网站首页 余胖随笔正文

没有好的工作,只有好的职业生涯

每个人都会有工作,有人为生计,有人为理想,有人为快乐,不论为什么,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达到一个个目标,步步高攀。


踏入职场三年有余,三年多以来的工作和思考让我有了不少的心得。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,很多人帮过我,我也希望能帮到你,所以,分享这些给你。


我经历过两家创业公司,一家中型公司,现在在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公司,从最初懵懂的大无畏,到现在看似顺风顺水,个中甘苦不必言说,只是在跟越来越多的朋友聊天时,经常会涉及这么几个问题:一个月能挣多少?辛苦吗?压力大吗?现在这家公司跟我的期望值有差距,想跳槽,该怎么选择?


有几点是最突出的:


一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。

二、找工作的诉求不明确,不会筛选,不会利用面试机会对一家公司充分了解,去了之后觉得不满意,没多久又想换。

三、觉得各方面还行,选择了一家公司,但不能利用好它提供的便利和学习机会让自己成长起来,过一段时间想换更好的环境又力不从心。


这三点不是孤立存在的,有些人可能三个都有,是否喜欢一件事,想有怎样的平台,想有怎样的发展,就会有相应的投入和结果,这些能直接体现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。


大学时有一门课叫《职业生涯规划》,但没有多少人重视,在那时看来,工作是毕业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,车到山前必有路,能挣钱养活自己就行,不必着急,所以,很多人没有好好想过以后要做什么,更不用说提前做准备和规划。

没有感兴趣的方向,也没有规划意识,那么选择标准就剩下有钱和有闲,显然,这不是正确的职业态度,下面分几个大点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心得。


起点


十几年的求学经历是漫长的,长到看不到尽头,但终将会结束,一条路的终点就是另一条路的起点,我们已经熟悉了怎样应对考试,却没有学习过怎样应对职场。怎样开始,从哪里开始,就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

高起点固然好,低起点也不等于输。


找工作都想高起点,要么继续深造获得更高学历,以便能跨过更高的门槛,要么进入好公司,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个好头。但对于还没有进入职场的人来说,选择上难免会有些盲目,因为并不知道努力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。


学历


到招聘网站上查一查就能看到,少量职位的要求是研究生、博士生,大部分是本科,少量专科以下,符合两头窄中间宽的形态。那么高学历是不是重要的?


我体会过报考时的犹豫,有人说考研有种种好处,也有人说不考研直接找工作未尝不可,各执一词,都能为各自的立场找到合理的理由。我们的生活本就充斥着各种争论,该相信谁?有一句话是”听多数人的意见,和少数人商量,自己做决定”。别人的说法只能作为参考,利也好,弊也好,都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得出的结论,最终你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决定。


我也体会过备考的煎熬,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报名,每天往图书馆跑,认真地选择备考资料,虽然过程中频感力不从心,仍跟自己较劲,硬着头皮撑到最后,看似很坚强,但更像是自己的一厢情愿,努力地当了一次配角,一战失利,我没有选择再战。


我现在的工作跟当时的考研方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,也不需要研究生学历,所以,我偶尔会觉得当初备考的那一年是在浪费时间,当然,这么说有马后炮之嫌,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,但这就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,为什么考研?我们看重的是学历,是研究生的头衔,还是一个愿意长期从事下去的领域?我们所认为的那些优势是否真的存在?深造的出发点本是好的,但如果只是为了做而做,花一些无谓的时间和精力,反而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。


高学历也是一把双刃剑,有时会成为一些人进入职场的包袱,因为心态不同了,没人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多的付出换不来更多的回报,所以对职业起点的要求比其他人更高,再者,越往上走,研习的面越窄,相对应的职场选择就更少,这从某种程度上可能束缚住手脚,不能抛开顾虑自由选择。


还有另一类人,他们在备考过程中,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中途退出,放弃总会伴有遗憾,但只要是在冷静客观地分析了自身情况之后做出的决定,就没必要有心理负担。放弃错误的选择不是失败者,也不是逃兵,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,更想走的路,比考试成功更重要。


说这些并不是在给谁泼冷水,而是要知道,求学经历和职业道路是两个概念,没有强相关性,它只是帮我们打下一些理论基础,建立对某个领域的初步印象,况且很多人的工作和专业并不挂钩。职场的路千万条,条条大路通罗马,不论什么学历,都不是金钥匙,不需要给自己假想优势或者劣势,职场是公平的,只会青睐能做出成绩的人。


一、稳定


为什么要稳定?我曾在两家初创公司工作,10人左右的规模,当时的我初出茅庐,只想好好表现,让领导满意,顺利渡过试用期转正。但屁股决定大脑,职场也是商场,在我们关心自己工作内容的时候,老板关心的是盈利,是生存,创业都很烧钱,除了场地、设备,每月的薪水是很大一笔开支,所以,有足够资金生存下去是第一位的,如果资金告急,公司就岌岌可危,公司发展不顺利,就会动摇军心,会有人选择离开,这是个恶性循环,如果不能及时扭转乾坤,就会面临关门。


我们进入一家公司是为了什么?除了薪水,就是成长,成长需要空间和时间,如果公司充满不确定性,项目进展不顺利,薪资发放困难,整天人心惶惶,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积累,就失去了稳步成长的基础。从这一点上看,选择一个中型以上的公司风险会低很多。但可能有人会说,年轻人不需要稳定,就是要各种尝试,多闯一闯,甚至自己去创业,大不了错了从头再来,当然可以,只要自己承担后果就好。


二、培养体系


有不少应届毕业生问我,没有工作经验怎么办,要不要先去培训再就业?这里不谈论培训的是非,因为不是每个行业都有培训机构,不具普适性,只说经验,没有工作经验,是职场之初难以避免的,似乎所有公司都需要工作经验,何解?


既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,就有解,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将没有项目经验的人拒之门外,初出校门,没有项目经验可以,但不能没有所应聘岗位的基本技能,有些人会在毕业前找到实习机会,有些人在学校里做小项目或者做一些知识储备,都可以,起码说明你是有基础、有准备、可培养的,才会给你证明自己的机会,是拿态度和诚意换机会。


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个错误的选择,上班距离远,环境简陋,薪水低,但我仍然选择了它,两点原因,一是,领导不嫌弃我没有工作经验,工作技能也很基础,看重我对待工作的认真和较好的学习能力,肯收留我,二是,给我安排了一个导师,从易到难地给我讲解工作技能,布置工作内容,每天下班之后,还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小黑板前一对一地教授,答疑解惑。


是的,我看到的不是它当下能给我的福利,而是它给我的发展机会,结果是那几个月我进步飞快,从一个极其笨拙的菜鸟变成熟手,为我的职业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
初入职场,薪水够生存就行,重要的是可以有原始的成长,可以为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争取到缓冲的空间。这个要怎么判断呢,可以在面试的时候进行询问,也可以在试用期间具体感受,经过一两个月的工作,就能对公司的业务、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领导对自己的培养方式都了然于胸,再决定是去是留。


三、学习资源


有一种典型的情形,因为公司规模的限制,做同一工种的就一两个人,工作流程和配套机制也都比较简单,能交流的人少,能找到的资源也少,会觉得想学习无从下手,有问题无处求教。


相比之下,大公司人才聚集,资源众多,还有各种讲座和分享,可选择性会好很多,当然,现在网络很发达,教程网站、职业圈子、问答社区、微信公众号等琳琅满目,我们面临的已经不是到哪里找的问题,而是海量信息如何筛选,所以,资源不是大问题。


四、工作流程/规范


每个公司的团队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和方法。小公司往往比较简单,多是口头交代,能明白意思完成任务就好。大公司会更完善,首先,人员经过一次更高标准的过滤,水平较均匀,沟通成本降低,再者,团队成员较多,遇到的问题也更多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就会逐渐建立起一些制度和规范,团队文档、事务处理流程等等,这就能提高大家的合作效率,也能加速新人的融入。


当然,不论是大小公司,带头人的组织安排很重要,有个技术过硬、经验丰富、有追求、团队意识强的领导,就会好很多。所以才有人说,找好公司,不如找到一个好的团队,跟个优秀的领导。


流程和规范的益处在哪里?除了利于团队运转,对个人成长同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,它代表更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在项目中积累下来的最佳实践,能让你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,然后将自己的经验版图进行重构,形成新的意识,这是可遇不可求的,能使你的职业素养得到升华。


行行出状元,成事还靠人。曾经的我,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不同行业,认为有些很高大体面,有些很低下,因为印象中的精英都是坐在漂亮的办公室里,敲敲键盘,打打电话,就能干净利落地完成工作。

直到大学时,读到一本讲中国企业家的书,看到了很多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事迹,有卖小刀的,有卖打火机的,有卖粥的,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做出了“老干妈”的陶华碧,这些给了我很大触动,顿觉以前的自己孤陋寡闻、思想浅薄,只知道比尔盖茨、柳传志之类曝光率较高的科技名人,却选择性无视了其他产业,他们同样在自己的行业中兢兢业业,能把事业做大做强,而自己仅仅是一个连门儿都没进的大学生而已,如果说有什么高人一等的优越感,未免显得很可笑。


行业无尊卑,成就有高低。没有哪个行业更有前途,每个为自己的工作努力付出的人都值得尊敬,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行业中的佼佼者,但前提是,你热爱自己的工作,持之以恒地为之拼搏。


成长


成长,并不单指今天学会了什么,明天知道了什么,还需要站在比较长的时间轴里,站在行业的角度去衡量,站在不同的维度去衡量,小的成长是大的成长的基石,要给自己制订大目标,也要有阶段性目标。

积累。成长分为职业技能和经验两方面,两方面都离不开积累,技能需要自己看书、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获得,经验需要实际的项目锻炼,需要解决问题。


积累需要有意识、有规划的进行,它的目的是把工作中零散的、容易忽视的一些小的点留存下来,集中到一起,形成一个知识库。这个库的好处是“同样的事不重复做,同样的错不重复犯”。

另外,你积累下来的东西,就是你职业履历的一部分,当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者找工作的时候,除了摆在台面上的硬指标,还会有一些加分项,比如:工作之外的作品、文章、特长等等,很多人平时不在意,到找工作时就傻眼了,能力不占优,加分项没有,竞争优势就无从谈起。

罗马不是一天建成,积累的意义不是马上得到回报,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拿得出手,让自己脱颖而出。


经验


经验是个奇妙的东西,它是无形的,看不见摸不着,当你不具备的时候,就感受不到它的可贵之处。

我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:经验这个东西,不是用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衡量,也不是会多少新技术,而是知道什么时候怎么做,怎样安排合理,代价最小,风险最低,都是踩过很多坑,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思考,是无价的,也是别人拿不走的,这是你跟那些看起来和你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你,却比你位高权重的人真正的差距所在。


我个人曾经很不屑听取别人的经验,觉得是小看我,认为我能力不行,年少轻狂,当我从小孩长成大人,从新人变成过来人的时候,才体会到经验的作用,跟人交流时也会更乐于去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。


挑战。每个人都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,面对这样的挑战,人的本能是逃避,能不做就不做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
扎克伯格说过一句话:“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困难的”。人的成长分两种,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,工作的日常内容属于外部驱动,私底下的学习和研究属于内部驱动,能做到内部驱动的人很少,所以,要敢于走出舒适区,敢于接受工作中的挑战,借助攻克难题的过程来提升自己。


跳槽


“不舒服”是最奢侈的理由。时不时地会有朋友想换工作,跑来跟我倒苦水,原因无非是这么几点:对同事不满意,氛围不好;没有归属感;做的事情比较杂,不被重视;成长到了瓶颈期;对薪资不满;等等。


有些是正确的决定,有些就显得轻率了,比如“不舒服”,公司招你,首先是干活的,是需要你能满足它的需求,别说一线员工缺少话语权,会被调遣做一些不太乐意做的事,就算是看似轻松的领导,也不会事事顺心,各有各的分工,各有各的困难和烦恼,工作本来就是需要解决各种问题,克服各种困难的,如果试图通过换工作来回避问题,往往是徒劳的。


准备好了吗?有换工作的想法是正常的,我自己在两年内换了两次,但换工作又是一件谨慎的事,不能说走就走,需要合理的理由和充分的准备。没有做好准备的表现是什么?说不出对现状有哪些不满,讲不清对未来有哪些期许,这就会导致目标不明确,无法进行能力评估,贸然行动,成功率极低。


认准目标,全力以赴。既然是跳槽,就代表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基础和经验,应该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想要什么,要么是职位的提升,要么尝试新的领域,要么换个不同的环境,怎样都好,但一定要清晰、明确,有针对性,选了之后,不要抱着“我就是这样,要不要我你看着办”的心态,如果你想要一份工作,就做好全方位的准备,简历、面试做题、面试沟通,等等,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,只有全力以赴,才可以说顺其自然。


主动


走入了成人的世界,就像掉入了汪洋大海,没有人能一直为我们保驾护航,我们像一叶孤舟在大海飘荡,随时可能被浪打翻,翻了还要自己努力浮上来,调整状态继续前行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,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的个性、思想和目标,怎样才能走得更好?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,都得靠主动。

以不变应万变。变化的是外部环境,需要保持不变的是学习和思考。


停止学习就停止了进步,来不得半点含糊,很多人会有一种“时间能让我进步”的错觉,说白了就是懒,有想法没行动,不管现在的你学到了多少,如果停止学习,一年后的你就还是老样子,结果面前人人平等,只有主动学习才能让自己持续地提升和精进。


职场的变化往往猝不及防,小到项目管理,大到人事变动,再往大了说,公司破产,行业变革,说不定哪天就把饭碗给丢了,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不会审时度势,不保持思考,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变化。

不要让分工成为自己的天花板。上文有提到现在职场的精细分工,这也是大学生很难提前为自己找到职场定位的原因,有得就有失,选择了一个,就容易疏远其他,这个时候不能让工作内容限制住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力,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多充电、多涉猎、多尝试,丰富自己的技能树,同时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增加新的可能性。


没有退休年龄,没有永久职业。我常跟同事开玩笑说,我们这个职业是年轻人的职业,大多数人做不到35岁,得提前为35岁以后的人生做打算。


如今这个时代,“退休不干活”和“一辈子铁饭碗”的观念都已过时,转行或者创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,这是个对梦想很宽容的时代,每个人都曾因为应试教育放弃过一些想法和冲动,当去除了那道枷锁,能闯出怎样的一片天都看我们自己了,所以,不妨抛开年龄和职业的限制,给自己多一些方向,多一些发展,我们可能无法拥有牛顿、爱因斯坦那样开挂的人生,但至少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和饱满。


写在最后


每一年的年初,我们都会给自己定下一些小目标,有生活,有工作,我们想取得以前未取得的成绩,达到以前未达到的高度。这些小目标,其实都在为我们长远的大目标做准备和铺垫。每个人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,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。

不需要着急,工作两年的人,不需要跟工作十年的比,你要踏实干;不需要妥协,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,鱼和熊掌可以兼得,你要有勇气;不需要羡慕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幸福都在别人眼里,你要懂知足。


读到这里,你还觉得做什么工作以及怎样开始很重要吗?过程才重要。有人说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失败的,有人说研究生不过是廉价劳动力,也有人抱怨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够好,你看,不满的理由都是类似的,但优秀的人却一直优秀着。客观原因的确存在,可是如果我们不多从自身查找原因,就永远找不到答案。


工作,只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而已,不论做什么,只要你喜欢它,能不断地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,就会有人给你机会站在更高的舞台上,让更多人看到和认可你,这便是好的职业生涯。


有一句很有意思且富有哲理的话:知道的越多,不知道的也越多。职场如人生,学海无止境,我已经尽我所能写出更多,但就算写得再多,也无法涵盖每一个你,只求看到这篇文的有缘人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,为自己的职场道路产生助力,便深感荣幸。


还没有人评论?赶快抢个沙发~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